2025年3月13日至15日,我校首届“健康+全球胜任力”国际组织储备人才训练营圆满落幕,本次训练营由上海健康医学院学生工作部(处)主办,医疗器械学院和外语教学部承办,共计500余名同学报名,其中近100名同学来自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16所兄弟院校。
在首届国际组织储备人才训练营开幕式上,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唐红梅强调学校作为全国首家以“健康”命名的医学院校,始终以服务国家战略、对接全球需求为使命,通过深化与世界知名医学院校及国际组织(如世卫组织、国际医学生联合会)的合作,搭建国际实践桥梁,拓展学生全球视野,为优秀学员提供联合国相关机构实习、全球公共卫生论坛等实践机会,并配套学分认定政策,赋能学生将国际实践转化为学业成果。她寄语青年学子三点期望:胸怀天下,将个人理想融入人类健康事业,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践行者;知行合一,在ESG(环境、社会、治理)框架下探索健康领域创新,做中国故事的传播者;勇担使命,以跨文化沟通能力打破壁垒,推动国际合作,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医学人才的风采。
聚焦特色育人,赋能复合型人才。本次训练营紧扣“健康+全球胜任力”主题,围绕ESG(环境、社会、治理)素养、跨文化沟通、国际卫生治理等核心领域,先后邀请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晋继勇、华东理工大学教授颜静兰、中国日报21世纪报社教研中心主任鲁翾、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弘、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教授郭学堂、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教授高伟和策马集团董事、副总裁张丽分别作了题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中的国际机制分析》、《跨文化沟通与全球合作能力》、《中国医药卫生故事的国际传播之路》、《国际组织视角:讲好中国故事》、《逐梦国际组织》、《ESG的内涵和人才培养概述》和《打开全球视野,走进国际组织》的主旨报告,通过“理论解析-实践案例-资源对接”的立体化视角,为同学们呈现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行动框架,聚焦全球治理与人才培养共同探索医学健康领域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新路径,助力学生迈向国际舞台。
上海健康医学院依托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将以此次训练营为起点,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规则规范,具有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兼具专业素养与全球胜任力的医学人才,在国际舞台传递中国声音。
闭幕式上,学员们纷纷表示,通过训练营不仅拓宽了国际化视野,更坚定了投身全球健康治理、传播中国医药故事的决心。
从“倾听”到“发声”,以行动诠释担当
非常有幸参加了首届国际组织储备人才训练营,这段经历为我打开了全新的国际视野,也非常感谢学校搭建的国际交流平台,让我们得以面对面聆听来自高校和企业的权威学者。专家们不仅以鲜活案例解析了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战略路径,更着重强调在国际交往中,精准运用英语语言以适应不同语境的文化敏感性,是构建专业形象的重要基石。这次训练营犹如一把打开国际舞台的金钥匙,使我清晰认识到参与全球卫生治理需要兼备扎实的专业功底与卓越的跨文化能力。我愿以这次训练营为起点,向着成为世卫组织专业人才的目标坚实迈进!
--临床医学院 23级临床医学(本科)1班 陈蔚灵
十分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这次“健康 + 全球胜任力” 国际组织储备人才训练营,有机会聆听来自多所高校的教授们的讲座。从国际组织、跨文化沟通到ESG理念,不仅让我开阔了眼界,也让我意识到全球视野和跨文化沟通的重要性。这次的经历,让我对未来充满期待与憧憬,更加坚定了努力学习和提升自己的决心。 ——护理与健康管理学院 24级护理(本科)8班 倪于涵
有幸参与首届国际组织储备人才训练营,学校为我们打造了一个国际化的平台,让我有机会可以到现场聆听来自各大高校的 著名学者以及真正深耕于国际舞台的研究者们的精彩演讲。他们从多个维度讲述了国际组织和中国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在跨文化交际中,英语语法符合语言环境和恰当运用是重中之重。通过此次训练营活动,在我心中深深种下了对国际组织向往的种子,同时也填补了一些我曾对于国际组织了解的缺失,真正认识到了努力的重要性。而作为学生的我们来说,更要像演讲中提到的那样Think Global ,Act Local 。
—健康与公共卫生学院22级公共事业管理 林嘉妍